发展林下经济 做优花果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表时间:2025-03-18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近年来,我市紧扣中央政策导向,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全方位、多维度奏响 “三农”发展强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新建区溪霞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因地制宜推进养殖业发展,努力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一群群毛色鲜艳、活泼健壮的走地鸡正在悠闲踱步,时而抖擞翅膀,时而追逐嬉戏。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党支部书记熊必强:“现在这个采摘基地总的地(面积)大概在100亩,果树15亩左右,种植莲蓬15亩,每年养殖1000只跑(走)地鸡 土鸡,把鸡养在果园里面,可以吃昆虫,对果树也有好处,目前出了橘子,今年大概有近万斤。”
基地推行林下养鸡模式,既节省了除草和施肥的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今年基地预计营收20万元,明年计划增加5000只鸡,营收预计能达50万元左右。养殖基地投产以来,71岁的村民熊余良感慨万分,不仅口袋鼓起来了,生活也更加幸福了。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村民熊余良:“这两年村里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带着我们老百姓致富,特别是搞这个经济合作社,我在这里喂猪养鸡,还有就是果树管理,(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奔头。”
养殖基地还套养了猪、兔、鸽子等家禽家畜,进一步丰富农村经济品类,让仙里村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发展生态养殖,不仅壮大了仙里村村集体经济,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选择,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党支部书记熊必强:“我们还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围绕产业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为我们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乡村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热土,使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的高标准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修剪葡萄藤、搭建新支架以及翻新灌溉设施,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负责人符垂荣:“去年冬天就栽下去了,也几乎在发芽了,把整个地都刨松了,下了底肥了,我们这些滴灌、喷灌都有,(同时)提高了管理。”
符垂荣告诉记者,春季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期,这些基础工作是否做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年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罗亭镇积极联系农业专家上门为农户种植帮扶,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建议。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负责人符垂荣:“现在的变化好大,从街道、硬件设施各方面,他们都做得蛮好的,对我们葡萄的品质,口感方面都有大大地有提高了,到我们葡萄成熟了六七月份的时候,游客就比较多了。有政府大力的支持跟我们自己的努力,我认为信心是比较高的。”
近年来,湾里管理局罗亭镇推行“党组织+特色产业+产村融合”发展模式,聚焦“花、果、种”文章,打造了年销售额近1500万元的市政草花种植基地、700亩“世外萄园”现代葡萄采摘区和150亩草莓火龙果种植采摘区,2024年游客流量近20万人次,形成罗亭特色花果产业集聚区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群众增收致富。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唐铭:“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花、果、种’三大文章,深化上坂关公灯、面塑等非遗文化IP建设,结合泥垅自然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引进了577空间咖啡馆、梦华国风汉服体验馆、露营基地等一批新业态,让游客一年四季皆可游玩,带动群众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新建区溪霞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因地制宜推进养殖业发展,努力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一群群毛色鲜艳、活泼健壮的走地鸡正在悠闲踱步,时而抖擞翅膀,时而追逐嬉戏。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党支部书记熊必强:“现在这个采摘基地总的地(面积)大概在100亩,果树15亩左右,种植莲蓬15亩,每年养殖1000只跑(走)地鸡 土鸡,把鸡养在果园里面,可以吃昆虫,对果树也有好处,目前出了橘子,今年大概有近万斤。”
基地推行林下养鸡模式,既节省了除草和施肥的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今年基地预计营收20万元,明年计划增加5000只鸡,营收预计能达50万元左右。养殖基地投产以来,71岁的村民熊余良感慨万分,不仅口袋鼓起来了,生活也更加幸福了。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村民熊余良:“这两年村里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带着我们老百姓致富,特别是搞这个经济合作社,我在这里喂猪养鸡,还有就是果树管理,(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奔头。”
养殖基地还套养了猪、兔、鸽子等家禽家畜,进一步丰富农村经济品类,让仙里村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发展生态养殖,不仅壮大了仙里村村集体经济,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选择,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新建区溪霞镇仙里村党支部书记熊必强:“我们还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围绕产业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为我们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乡村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热土,使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的高标准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修剪葡萄藤、搭建新支架以及翻新灌溉设施,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负责人符垂荣:“去年冬天就栽下去了,也几乎在发芽了,把整个地都刨松了,下了底肥了,我们这些滴灌、喷灌都有,(同时)提高了管理。”
符垂荣告诉记者,春季是葡萄种植的关键时期,这些基础工作是否做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年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罗亭镇积极联系农业专家上门为农户种植帮扶,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建议。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神农生态园负责人符垂荣:“现在的变化好大,从街道、硬件设施各方面,他们都做得蛮好的,对我们葡萄的品质,口感方面都有大大地有提高了,到我们葡萄成熟了六七月份的时候,游客就比较多了。有政府大力的支持跟我们自己的努力,我认为信心是比较高的。”
近年来,湾里管理局罗亭镇推行“党组织+特色产业+产村融合”发展模式,聚焦“花、果、种”文章,打造了年销售额近1500万元的市政草花种植基地、700亩“世外萄园”现代葡萄采摘区和150亩草莓火龙果种植采摘区,2024年游客流量近20万人次,形成罗亭特色花果产业集聚区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群众增收致富。
湾里管理局罗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唐铭:“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花、果、种’三大文章,深化上坂关公灯、面塑等非遗文化IP建设,结合泥垅自然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引进了577空间咖啡馆、梦华国风汉服体验馆、露营基地等一批新业态,让游客一年四季皆可游玩,带动群众致富。”